多家长在暑期都为孩子报了各式各样的夏令营。夏令营是否真的让孩子学有所获呢?连日来,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夏令营市场虽然红红火火,但鱼龙混杂,背后掩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。
记者走访多家有夏令营活动的培训机构发现,一些培训机构主办的夏令营行程安排简单,多为旅游、参观等;有的成为暑期补习班的代名词,俨然成了“学习营”;更有一些民营机构打着大学名校的旗号,招揽学生,收费高、质量低,成为其聚敛钱财的工具。
夏令营成了补习班
如今,各种名目的夏令营一到假期就会蜂拥而至,然而从补习班夏令营到旅游式的海外修学游,花哨的外衣下出现的却是名不副实的夏令营。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夏令营变了味儿?
对于当前火爆的补习班式夏令营,教育专家指出,现今学生升学压力较大,很多家长觉得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过关,就没办法进入重点中学,因而,如果夏令营只是让孩子了解人文风土,就是在浪费时间。利益驱使也是夏令营变味儿的重要因素,因为操作一个优质的夏令营成本高,风险大,而且安全问题、饮食健康问题都让人担心,而办一个补习班式的夏令营,省事又讨好。此外,望子成龙心切、不惜接受无理要求的家长,也给了这些变了味儿的夏令营足够的存在空间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,不能浪费暑假时光,带着这些美好愿望,一些家长毅然接受短期补习班开出的种种条件,甚至有的家长接受了补习班“不保证孩子学习期间健康安全”等要求。
组织夏令营岂能向钱看
暑假已经开始,各种夏令营也纷纷登台亮相。如何为孩子选择安全、有益的夏令营成了家长们的难题。由于目前对夏令营活动的管理尚无章可循,不少夏令营存在名不副实、缺乏保障、收费偏高等问题,夏令营市场亟待规范。
据了解,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夏令营是非赢利性的公益活动,但如今的夏令营却是谁都能办,任何人出一定的费用,就能找到一家社会办学机构作挂靠单位,然后再拉来一批教师,找到场地就可以“营业”。一些学校和少年宫的老师们反映,他们很想组织学生们在假期出外进行社会实践和特色教育,但由于经费和人手有限,很难保障学生的安全,很多有意义的夏令营计划不得不搁浅。因此,庞大的未成年人消费市场使夏令营在商家的眼中变成了“香饽饽”,一些旅行社办的夏令营价格不菲,在实际活动中却尽量压低成本,使本应使用在学生身上的大部分费用变成了组织者的巨额收入。此外,虚假宣传、教育内容空洞也使夏令营严重变质,甚至有些培训班为了赚钱,也冠以夏令营的名称,对青少年造成严重误导。
补习夏令营合家长心思 旅游夏令营受孩子欢迎
夏令营应该让孩子在玩乐放松中获取知识,同时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。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,家长和孩子对于夏令营的期望却有着天壤之别。
记者在几家夏令营报名点随机对70名家长和其子女进行了调查,结果显示,高达83%的家长喜欢补习类夏令营,只有10%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去游玩或放松类夏令营;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有92.9%的孩子选择旅游类夏令营,却无一人愿意选择补习类夏令营。对此,教育专家指出,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,独立生存的能力也相对差,所以应参加一些集体活动。更重要的是,不能让孩子们一直生活在学习的重压之下,应该尽可能利用暑期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,让他们自由地创造、自由地思想,在娱乐中得到教育。
“六看”选好夏令营
面对种类繁多的各式夏令营,家长应如何为孩子挑选呢?
专家指出,选择夏令营可以针对六大看点。首先要看主办单位是否有举办夏令营的经验。其次,看夏令营的形式和内容。活动内容是否多元、丰富,能否激发孩子们的潜能。第三,看夏令营的安全机制。场地是否安全,是否有完善的健康措施。第四,夏令营的硬件设施,包括住宿条件、食物卫生条件、娱乐设施等,都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。第五,看夏令营的后续服务。一个好的夏令营,会在闭营后与孩子和家长保持联系,帮助家长更有效地教育孩子,让孩子健康、快乐地成长。第六,合约签订要谨慎。主办方所签订的合同契约内应写明地点、天数、有无保险、费用涵盖范围和行程内容。要有履约保证,并明确注明如有特别原因调整行程或课程时,应有等值的替代方案。